4/20日看完國際牡丹園多樣富貴的牡丹花之後,我們就到龍門石窟,它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裏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後,多稱其為“龍門”。
01
02
03
04
05
06
這裏地處交通要衝,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遊覽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的岩石優良,適宜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
07
08
09
10
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石窟開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77年),歷經400多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
11
1213
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現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個作品,佛塔50餘座,佛像97000餘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14
15
16
17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作品。這個洞窟前後花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
18
19
20
主像座前刻有兩隻姿態雄健的石獅;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薩,菩薩像含笑凝眸,溫柔敦厚。洞中還雕刻著眾菩薩,弟子聽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頂飛天仙子的刻畫,也十分傳神。
2122
23
24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代表了唐代(公元618~904年)石刻藝術的風格。它長寬各30餘米。整個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其中的盧舍那雕像更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盧舍那佛像總高約17米 ,豐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雙眼,稍稍向下俯視,目光正好與朝拜者仰視的目光交匯,令人產生心靈上的震撼,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
2526
2728
29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龕造像,這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
30
31
32
中國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裏。“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歷來為世人所推崇。
33
34
龍門石窟和佛龕展現了北魏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規模宏大,氣勢磅薄,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3536
龍門石窟又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貴族擁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條件,他們所主持開鑿的石窟必然規模龐大,富麗堂皇,匯集當時石窟藝術的精華,因而龍門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同時它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
37
38
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藝術博物館,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和展現皇家風範的藝術殿堂。(資料來源:新華網)
39
40
如今的龍門,滿山翠柏、郁郁蔥蔥,流泉飛瀑,蔚為奇觀。1962年,雄偉壯觀的龍門大橋造成通車,飛架龍門之口,雄跨伊水之上,猶若彩虹臥波,使龍門的水光山色倍添光彩,點綴得山河更加秀麗,龍門正以它的秀麗山光水色和眾多的歷史文物,博得中外人士讚美,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中外賓客來遊覽。
41
42
一路跟著人潮在熱門的龕門前搶縫隙,仔細欣賞這些作品,的確叫我們讚嘆不已!對古代在交通不便、工具不如現代新穎之下,能在山壁上雕刻圖像,呈現出細緻完整、精彩大器的作品,真是世界文化遺產,彌足珍貴,心中充滿感動和豐實的感覺。此趟行程,在這兒讓我覺得很值得。
43
44
45
十分令人惋惜的是這些藝術作品,保存不完整,很多石像被盜採而斷頭斷手,叫人不勝噓唏!(文章是太太寫的 照片是我拍的)
46
雪花?柳絮?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