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石門水庫在大漢溪中游,介於龍潭、大溪、復興和關西等鄉鎮之間;溪口有雙峰對峙像石門,因而取名石門水庫。有大壩、溢洪道、排洪隧道、電廠、後池、後池堰和石門大圳、桃園大圳進水口。水庫的大壩是石頭砌成的,高度有四十層樓高,每到洩洪時,萬馬奔騰、一瀉千里的壯觀氣勢,十分震懾人,時常吸引眾多遊客專程來一睹風采。


石門勝景(拍照日期:091123上午)


01 02


03 04


05 06


  建造石門水庫是當年國民政府來台後,最重大的計畫工程。由於北部地區人口增加,日本統治時代興建的桃園大圳,只能供應桃園地區農田灌溉用水,新竹縣及台北縣仍無法給水,造成很大困擾。


07 08


09 10


11 12


  台灣省水利局在1948年提出興建水庫的草案,經過八年的規劃與修改,在1956年正式成立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負責水庫的建設工程。再經過八年千辛萬苦的建造,石門水庫終於在1964年完工,總經費達新台幣32億元,是一件重大的國家建設。


13


14


15


16


  水壩建好後卻阻斷了大漢溪的水流,使得上游成為人工湖。湖面長16公里,蓄水量3億噸,渠道2000公里。提供農田灌溉用水58千頃,涵蓋台北、桃園和新竹三縣,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水壩底下設置29萬瓦的發電機,供應電力。


17


18


19


20


  水庫完工後功能很多,值得我們回顧。一是提供台北、桃園、和新竹三縣農田灌溉,達到農作物增加產量的功效。二是調節水量,防止洪水氾濫,適時提供下游給水。三是提供工廠、商家等電力發電,發展工商業。四是成為台灣十大名勝之ㄧ,觀光資源有依山閣資料館、環翠樓和環湖步道、溪州、坪林、槭林、蝶苑、茄苳林等林相,自然生態完整,是觀鳥的好地方;槭樹.楓樹約有3000科,每年12月到1月楓紅遍地,是賞楓的好季節,也是北部地區美麗的賞楓地點。以往吸引不少觀光客入園觀湖遊覽,一魚多吃的石門活魚街,就是因此繁榮起來的。


21


22


23


24


25


  石門水庫曾經引領風騷,光彩耀眼,看著展覽室中的建設典故與名人遊湖的情景,和現今冷清寧靜的樣子相比,有一種滄海桑田落寞的感覺。老公努力尋找水庫四周美麗的角度,認真的拍攝,希望呈現最美的鏡頭;我仔細了解石門水庫建造的過程,分享這個偉大工程的故事,期望當我們走進石門水庫園區時,也能緬懷它豐功偉績的一面。(文章是太太寫的  照片是我拍的


 



PS「石門最初的記憶」記得大約是我國小三四年級的時候(民國50-51年),那時住在新屋街上。有一天,父親跟鄰居的叔叔伯伯們聊到正在興建中的石門水庫,於是大家決定騎腳踏車前往參觀。經過我苦苦哀求,父親終於答應我一起前往。印象中,是走新屋楊梅龍潭的路線,都是石子路面。從早上天亮出發,直到傍晚才回到家,整整騎了一天;回到家之後,才發現我的屁股已磨破皮了;途中有位叔叔的車子斷鍊了,後來好像就在碎石子路面撿了一小段的鐵絲接好的。當然囉,看見許多怪手、卡車穿梭不停填土壩的場景,是我每次遊覽石門水庫時一定會浮現出來屬於「石門最初的記憶」



26


27


28


29


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兩老生活素描 的頭像
    兩老生活素描

    重新做人方案的部落格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