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午(07/10/17)天氣陰陰的、涼涼的,太陽沒露臉;午覺起來不到一點就出發回鄉下,繼續種竹柏;今天只準備種20棵,預留些時間,所有種的竹柏、金露花與果樹,通通都要澆水。


  前些時候聽兄長說,農田旁的灌溉溝渠的水源閘門,在離農田約500公尺處。下午準備要澆水,所以先到水源閘門處看看


  兒時的印象,馬路是石頭路,兩旁有木麻黃,路旁有一條大圳,大圳兩旁都是竹林。


  這條大圳沒有水泥邊堤,在秋冬枯水期,時常在大圳捉蝦蟹;把大圳分段用石頭泥巴堵住,再用水瓢、水桶把水一瓢一瓢、一桶一桶的趕出來;慢慢的水乾了,魚啦!蝦啦!蟹啦!隨著水流成群結隊的出來了。大夥非常興奮,七嘴八舌的嚷著:哇,這有一隻大土虱;快來丫,這有一群的「ㄧㄤ、ㄍㄨㄥ」(客家話,這種魚類似高山固魚)。


  印象中,水圳兩旁自然的土堤,有許多大小的「洞」,都是蝦蟹們的家,洞與洞間是相通的。有時拿了一桶水,從這個洞灌進去,從旁邊的洞流出來,裡頭的魚ㄦ再也躲不住,大魚帶小魚跟著水流出來;有時,針對比較大的洞,我們會先用竹子樹枝,往洞裡頭「探詢」,一方面是感覺有沒有螃蟹躲在裡頭,一方面擔心裡頭有沒有蛇,然後再把手伸進去,把螃蟹揪出來!如今想起,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啊!」


  後來,石頭路變成柏油路,如今已拓寬成四線大道。兩旁的木麻黃砍掉了,大圳的竹林廢了。原先自然的土堤大圳成了水泥灌溉溝渠,還加蓋,看不見水流,我相信,魚蝦也沒棲息的家了。


  到了水閘門,先端詳一番,大圳有水通過。轉動閘門的圓盤,水湧出來了。半個鐘頭後,水就流到農田的水溝了。


  下午澆水的計畫順利進行!


  現代化的灌溉溝渠,增加取水用水的方便與順暢,可是,兒時在大圳捉魚抓蝦的樂趣消失了


  感概時空變遷!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或是能更用心規畫,設計出兼顧傳統與現代兩全皆美的「大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兩老生活素描 的頭像
    兩老生活素描

    重新做人方案的部落格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