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羅馬夜遊將近兩個小時,從傍晚彩雲滿天到夜幕低垂,親身體驗,應證了永恆之城愈夜愈美的傳說。
早上用過早餐,還是八點整出發,希望能在人潮還沒湧進來,就通過安檢進入梵諦岡。
在地導遊先在廣場角落,借著看板介紹西斯廷禮拜堂穹頂畫的內容(創世紀),因為教堂裡頭是不能說話的。我則透過耳機,一面聽導遊解說一面拍廣場的景觀。不亦樂乎!
9258
9260
9261
9262
9263
9265
9273
9275
9280
9291
9278
9279
9282
9283
9289
9298
9305
解說完畢,進入博物館參觀。
梵蒂岡博物館(義大利語:Musei Vaticani)位於梵蒂岡城內,由羅馬梵蒂岡大道(Viale Vaticano)可達。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其中的藏品是多個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會收集、積累的成果。
16世紀時,教皇儒略二世創建了博物館。遊客在遊覽梵蒂岡博物館時會經過由拉斐爾裝飾的西斯廷禮拜堂和拉斐爾房間(Stanze di Raffaello)。
主要藏品[編輯]
卡拉瓦喬的幾幅繪畫,包括《基督下葬》(1602—1603);
李奧納多·達文西的肖像畫《在曠野的聖哲羅姆》(St. Jerome in the Wilderness);
弗拉·安傑利科、喬托、 拉斐爾、尼古拉·普桑和提香的繪畫作品;
原放置於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的紅色大理石教宗寶座;
古羅馬雕塑、墓碑和碑銘,包括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巴爾巴圖斯的墓志銘;
拉斐爾的大量作品,包括《雅典學院》;
地圖廊:義大利各地全圖,教皇格雷戈里十三世(1502年1月7日-1585年4月10日)委派佩魯賈的Ignazio Danti繪於牆上。該畫廊位於Belvedere庭院的西側,長120米。Ignazio Danti 花了三年(1580—1583)完成了40幅畫作。畫廊天花上的裝飾是一群風格主義畫家(如Cesare Nebbia和Girolamo Muziano)的作品。為亞歷山大六世
西斯廷小堂(義大利語:Cappella Sistina;也稱為西斯廷禮拜堂)是一座位於梵蒂岡宗座宮殿內的天主教小堂,緊鄰聖伯多祿大殿,以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紀》穹頂畫,及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這裡也是教宗選舉的舉行處。
創世紀是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禮拜堂大廳天頂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的連續9幅宗教題材的壁畫。
這幅巨型壁畫創作於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期間,歷時長達4年多。畫面面積達14x38.5平方米,畫題均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畫面由以上9幅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部組成,共繪有343個人物。
9308
9312
9313
9314
9316
9325
9327
9328
9330
9336
接著參觀聖彼得大教堂。
聖伯多祿大殿,亦名聖伯多祿大教堂、梵蒂岡大殿、聖彼得大教堂,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
聖伯多祿大殿(拉丁語:Basilica Sancti Petri,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亦名聖伯多祿大教堂、梵蒂岡大殿、聖彼得大教堂,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2]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3]與世界上最大的教堂[4],其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雖然並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羅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聖伯多祿大殿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5]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聖伯多祿大殿的設計。聖伯多祿廣場的設計人是貝尼尼[1][6]。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 維基百科
9340
9341
9343
9344
9355
9359
9366
9368
9369
9373
9379
9384
9385
上午的行程隨著參觀完聖彼得大教堂,約定在聖彼的廣場左側圓柱廊下集合,準備用午餐了。
9389
9394
9410
9412
9413
9414
9418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