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聯合報上週六(102/8/31)整版介紹【動動手指頭,○○農場商城輕鬆買安心吃,釋迦一箱即免運費】,【梅釋遊○○,消費者只要在家透過網路下單,就會享受百分之百來自○○,健康、好吃的農產品 】,心動了!卻也猶豫好久?最後還是在晚上(9/2)上網訂了一箱650元的釋迦。
第二天上午簡訊就寫了:「您訂購的釋迦禮盒已採收出貨囉!預計明天到貨,再請多留意!○○區農會,○小姐」。
9/3上午10:30老公在家接到宅配的一箱釋迦(12個),給了650元之後,滿懷欣喜的拿到室內開箱一看,怎麼有一個釋迦爆漿?濕透了箱底!當下的他很不可置信有這樣的品管?於是打了○○農會的電話反映。接到的回應是我們要去查哪家農夫出的貨?
就這樣一等等了四個鐘頭,沒任何回覆的消息。
下午兩點半,我回到家,看到豈止一個爛透濕了箱底,還有兩個也熟透了,這是怎回事?我們信任○○縣○○農會呀才網路訂購,要的是樹頭鮮,剛採收硬硬鮮美的釋迦,這種爛透的釋迦商店隨手可買,且價錢更便宜呢!我很失望,打電話到農會交涉,希望及時獲得解決的方案。對方說承辦人出差,要五點以後才回來。
我用生氣的口吻說:「承辦人不在,總有個職務代理人吧?早上我先生已反映,四個鐘頭了沒人給個交代?爛釋迦擺在客廳要我如何處理?」
十分鐘後承辦人打電話過來,說再寄一箱釋迦來,我說退錢吧!我對你們大失所望,我們要的是樹頭鮮,剛採的結實釋迦,不是爛熟的釋迦,你們的信譽不好,往後我不會再受這種氣了!
我把爛透的釋迦樣子拍照了,拍照存證,表示我不是隨便呼巄賣家。相對的農民也要以同理心,讓顧客收到貨物是滿意的、可信任的,這樣生意才會長長久久;承辦人對品質管制一定要嚴謹,才能為商品信譽把關。
收到退款之後,我把相片寄給承辦人,我在信上說:「我們都白忙一場!可不是嗎?高高興興的網路購物,卻惹得氣呼呼的,整理這些爛透的釋迦多嘔心呀!雖然收到退費,心中仍是很不舒服;何時我們的農民才能自愛、自立自強?網路訂購食品何時才能讓消費者安心、健康又好吃?」
第四天所有的釋迦都熟透了,讓我們措手不及?這就是我第一次網路訂購釋迦的經驗;但願未來網路訂購食品,有快樂美好的心情。(文章是太太寫的照片是太太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