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嬰兒能感受到我們的愛撫和關心,就是在教育她,這種教育是繁瑣細微的。父母或照顧的人要隨時解除嬰兒的不愉快,用最敏銳的感覺去了解孩子的需求。能夠成功的感受孩子的需要,就是為人父母成功的第一步,這是父母和孩子建立的第一條感情基礎,會對將來教育和訓練提供良好的樞紐。
辰欣手會握住我們的手指,由於嬰兒有與生俱來的手握反射動作,今天(090903)洗澡後一小時精神好,我把手指讓她抓練習用力,並教她兩手拍拍,她會專心的玩,注意到我和她對話,祖孫這樣進行一些教育,蠻有意思的。
每天幫辰欣洗澡,搓搓手腳、胳臂、背部,既能發展她的觸覺,又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手腳的靈活。洗澡水太熱會哭,調溫一點,要起身前再把水調熱一點,這樣辰欣泡在水中會舒服,當我用大浴巾包裹她的身子時,身體的接觸讓她感受愛和安全感,表現出很愉悅的樣子。
看了卡爾.威特的教育,我決定循序訓練她的五官-耳、目、口、鼻、皮膚和刺激大腦發育著手。人類感知外部的生理基礎,是從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開始。充分刺激嬰兒的感覺器官,能促進大腦的積極活動和反應,大腦各部門能發揮最大效能,就能培養聰明的孩子。
五官中聽力發展得最早,媽媽會朗誦麥克阿瑟對子祈禱文,並說些正向善良美好的話,給辰欣聽希望她有好性情、好品行。每天在房裡放輕柔的音樂讓辰欣聽,爸媽歌喉不錯,建議多唱歌給辰欣聽;我準備朗誦兒歌、詩詞,講些故事讓辰欣學習。
視力、語言、色彩、數字的訓練,我拿實物如兔寶寶玩偶、毛巾、紙張、杯子、手機、電話、書等,拿到她面前準確、簡短、緩慢、清楚的說這是兔寶寶玩具,這是黃色的毛巾,這是紅色的紙張,這是藍色的杯子…,用手指比這是1,這是2…,並且重複說三遍,她的眼睛會對焦,會看也會聽,我立刻回應,讚賞和肯定的語氣說:「辰欣很棒!很聰明!」祖孫今天進行兩次訓練,效果很滿意。
三歲以前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識的工具。嬰兒從小就對人的聲音和物品的聲響非常敏感,早期教育是有幫助的。卡爾.威特主張「孩子十五天就開始灌輸詞彙,在孩子剛會辨別事物時就教她說話。」
今天是辰欣出生第十四天,我們將有計畫的,適時的機會教育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必有好成果。(文章是太太寫的,照片是辰欣洗澡後我拍的)
外婆與外孫女
01 02
03 04
府城夜景—台邦商旅(090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