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陣子和鄰居聊到做菜包的經驗,讓我回想五十年前,在娘家時每年要做一次菜包,就是元宵節時,拜祖先,拜土地公的重要祭祀品。

  記得我只是小幫手,跟在媽媽和叔母們跟前,洗月桃葉、包菜包;搓粄是力氣大的大人們例如祖父、媽媽、叔母等為主。


  大家庭每次包菜包,可要花半天以上的時間,整個廚房飄著月桃葉的香味,和菜包熱騰騰的氣息,很叫人引頸企盼!當聽到媽媽或叔母說:「菜包熟了,可以吃了!」十三個小孩(堂兄弟和堂姊妹們),人手一個菜包,坐在內埕四周大口的吃,一個接一個的吃,好過癮!蒸熟的菜包就是主餐了。


  因此對菜包有一份很濃的感情,中壢街上有不少人賣菜包,吃起來少了媽媽的味道,少了童年的記憶,真想自己包菜包嚐一嚐。


  3/12下定決心做菜包,上午買了三斤糯米和著三斤蓬萊米泡水、二十一斤的蘿蔔刨皮,下午到中大附近割月桃葉,一片片洗乾淨。



  3/13清晨到街上請商家代磨米漿(每斤10元),十分方便。磨好還要壓乾米漿成粄,煮熟一些粄塊和著粄一起搓揉,讓它柔軟負黏性,才好吃。


03


04


  正好讓老公發揮他的耐心和功力,搓了兩小時,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05


06


07


  蘿蔔絲要煮熟後壓乾,炒蝦米、瘦肉、蒜苗、香菇、胡椒粉和鹽。


08


09


10


11


12


  我體會出包小一點,內餡包多一點,外型美麗又好吃。


13


  包好的菜包,沾一點橄欖油,底下墊月桃葉;放入滾水中,中火一  鍋鍋的蒸,大約三十分鐘可起鍋。中間要掀起鍋蓋,讓水氣通暢,菜包才會漂亮。


14


  

  整個廚房瀰漫著月桃葉的香味,好醉人!彷彿回到童年祖孫三代同堂,客家庄純樸儉約的歲月,懷念慈祥的阿公阿婆、健壯的爸媽、叔叔,陷入美好無邊的回憶中。


  剛出爐的菜包,自己覺得蠻好吃的,老公也讚賞說:「很好吃!」讓我有信心,即刻送給四家鄰居,獲得她們喜出望外的驚訝與肯定,看不出我會做菜包,連連說:「謝謝!」,帶給自己滿滿的成就感,兩天的辛勞,隨之消散。




15


  3/15大小叔母和弟弟們去掃墓,我送上自己做的菜包,大叔母說:「好吃!純純的原味,有像自己做的菜包。」智德說:「五十年來第一次吃二姊做的菜包。」連吃兩個,表示讚賞吧!十三個菜包,一下子就吃完了。


16


17


18


19


20


21


  3/16傍晚宅配十個到台南,讓女兒共享媽媽的手藝。3/17週日大兒子和大媳婦,特地回來拿菜包,分享老媽的心意。八十個菜包,在四天內全部銷完,見識親友對自己做的菜包,覺得很難得,因而更加珍惜。(文章是太太寫的 照片是太太拍的)


22


  客家菜包作法:

一、 糯米和蓬萊米的比例是 1:1。米要泡水四小時以上,磨成米漿,壓乾成粄。


二、 米和蘿蔔的比例是 1:2。蘿蔔刨皮,搓成絲,滾水中煮熟。


三、 粄脆煮熟,和著一點水搓揉粄塊,成柔軟有粘性。


四、 內餡:油炒蝦皮、蒜苗、香菇、瘦肉、鹽和胡椒粉。


五、 好的菜包沾少許油,月桃葉洗乾淨,切小片墊底。


六、 中火蒸25~30分鐘,中途要掀鍋蓋,讓水氣通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