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聯合報在要聞A4版闢名人堂之後,我每天必看。這個專欄都是聘德高望重的專家和學者寫文章,有學術氣息,有專家的呼喚,有學者的叮嚀,有教育和薰陶效果;沒有政治的紛擾,沒有八卦的無聊,很清新很有意義。
九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廖玉蕙教授在名人堂所寫的「時間將屆,鈴聲響起…」一文,深有同感。論文發表、研究成果報告和學術研討會等,參加的都是精英教授、老師和學子,上台發言,很少人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精簡扼要並且從容講述完整。言不盡意,講得冗長,佔用了別人的時間,是多數人的通病。
擔任老師時,學校有教師晨會,常遇到長官喋喋不休,超過了開會時間仍繼續講,老師們在底下只好改作業,在這樣的情形下開會、叮嚀效果有限。到大學和研究所進修時,上台報告的機會不少,是磨練報告、詮釋理念的好場所。記得大一上教學原理課,上台分組報告,第一組每位報告後被教授罵得嚴厲,罵得體無完膚,不外乎離題、冗長、沒有重點,因此上課氣氛低爢,大家都很氣餒。第二週輪到我上台,我充分準備內容,引述教學現場事例,在時間內闡述完畢,下了台獲得老師的讚賞和肯定,認為我懂教學原理並能運用,給自己很大的鼓舞和成就感。
擔任總導護、組長、主任和校長,需要上台報告,我會做好手札,把教育理論、教學原理、名人佳句和理念等事先簡單寫好,依重點報告;常能獲得主管、師生的迴響,並因此獲得一位主任的欣賞,私下鼓勵我朝主任、校長等行政職務發展。
考上主、校長之後,在板橋台灣省教師研習會研習,必須接受三分鐘的即席抽題演說訓練,讓我受益良多。在往後的上台報告中,更能駕輕就熟,說得中肯,甚至打動人心。
有一回在九年一貫課程剛推展時,教育局長到市裡要了解校長們對新政策的認知,每位校長要上台報告十分鐘。我貪多求功,超過了十分鐘才下來,當下被局長糾正,真不好意思!佔用了大家寶貴的時間,吃力不討好。意味著學會掌握時間和說話內容,才能當好領導者,從此更加注重說話的內容和時間的掌控。
會議報告都有訂時間表,反覆熟讀資料,摘取關鍵和精華,簡單扼要說明才見真功夫;如何割愛,捨去不必多講,成為一門大學問。
掌握時間,就是掌握未來。在當下的舞台,在有限的時間內,盡情揮灑,感動聽眾,就是掌握大局,就是掌握未來。(文章是太太寫的 照片是我拍的)
在鄉下農園拍的夕陽(090925週五)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