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爾維修曾經說過:「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他重視的是環境,後天教育的重要。


 


  盧梭在愛彌兒教育學書中用兩隻狗比喻:同是一母狗所生,在同一地點由同一母親所教育,結果一隻狗聰明伶俐,另ㄧ隻狗愚蠢癡呆,他強調的是先天稟賦的重要。


 


  我認為天賦和後天的教育兩者都重要。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儘早開始,越早效果越顯著。根據生物學家、生理學家、心理學家的研究,人一生下來就具備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潛在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及早挖掘、誘導孩子自由地發揮這種潛在的能力。教育越晚開始,兒童的能力實現就越少,這就是兒童潛在能力的遞減法則。讓兒童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出來,是教育最大的目標。


 


  學習語言的發達時期是幼兒時期,教育必須從出生第一天開始,三歲以前幼兒的大腦接受事務的方法和以後的發展不同。出生嬰兒沒有分變人的面孔的能力,到三、四個月就能分辨出母親的面孔,和別人的面孔是不一樣,會認得生人。是在反覆的觀察中,把母親的印象,原封不動地做了一個模式,印進了大腦裡。


 


  嬰兒對多次重複的事務不會厭煩,所以三歲以前是灌輸的時期。嬰兒依靠動物的直覺,具有一瞬間掌握整體的模式識別能力,是成人所辦不到的。嬰兒的大腦還是一張白紙狀態,好壞的訊息都會大量吸收。


 


  所謂「三歲定終生」,嬰兒到三歲就已形成未來的一些基本性格素質。所有的人都受到三歲以前環境的影響,對他的性格的行成和態度的影響,所以學者卡爾.威特強調三歲以前決定了人的一生。他主張給三歲以前的模式時期灌輸兩種內容:一種是反覆灌輸語言、音樂、文字和圖形等所謂奠定智力的大腦活動基礎的模式;另ㄧ種是灌輸人生的基本準則和態度。


 


    爸媽期待小美每天每日都是高高興興、歡歡喜喜的,所以外孫女取名辰欣。愉快是健康的關鍵,辰欣的睡床是爸爸精心挑選的,佈置得典雅大方,寬大舒適的床,配上美麗的淡藍小花床鋪,以及姑姑送的可愛抱枕,我們看了都喜歡,相信辰欣也會心情愉快。早上拉開窗簾讓陽光透進房內,讓辰欣的房間一早充滿著希望和朝氣。


 


  兩隻手露出來,不包得緊緊,讓她能自由活動,還會放在兩腮旁,熟睡時像沉思者,很有智慧的樣子,很逗人喜愛!兩隻腳也小露一些,會踢踢動動,讓她自由活動,據卡爾.威特說:「這種活動就是嬰兒的運動,嬰兒睡覺時,不能像布娃 娃一樣把她裹得緊緊的。」


 


  冠群買了笛藤出版社,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要外婆外公好好看,教育小美會更得心應手。我們蠻認真看並做筆記,這是我們理論與實務的運用事例。(文章是太太寫的 照片是小美洗澡後我拍的)


01楚楚可憐


02 03


04 05


06 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兩老生活素描 的頭像
    兩老生活素描

    重新做人方案的部落格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