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loria Steinem
譯者:羅勒
出版:正中書局
日期:民81.8台初版
【本書簡介】
本書中,史坦能坦誠而富感性地披露了她一生重要的經歷,以及她最新的哲學--結合內心的革命和外在的革命以獲得自尊的哲學。作者以她自己以及聖雄甘地、茱莉‧安德德魯絲、瑪格麗特‧米德、艾莉諾‧羅斯福等人的經驗為例,來陳述成長與自尊的關係,以及尋求自尊之道。本書還探討了愛與綺情、個人與自然宇宙等重要議題,均極具創意,讀來甚為引人。
【名言佳句】
*同理心氾濫(了解別人的感受甚於了解自己)
同理心匱乏(無法了解別人的感受)──p9
*卡萊爾(Thomas Carlyle):「書籍的最佳效益就是刺激讀者去自動自發。」
*自尊就是「欣賞自己」、「相信自己」…換句話說就是「聽從你的心靈」p12-13
*自尊就是面對自我…自尊有感染力…自尊就是發現自我…自尊是對身體的尊重…自尊是愛…自尊即尊重宇宙(p15--42)
*…她常說「孩子不屬於父母。孩子是我們生命中的小小陌生訪客,帶來快樂也帶來義務。但父母不能佔有兒女,只能幫助兒女發展自我。」…她管教我們時總是很傷心的說:「我很愛你們,但不愛你們做的這些事。」這比怒罵更有效。相信自己被愛、可愛、被重視、有價值,就是自尊的起點。…p45
*英國學前教育家W.D. Wall扼要地說:父母持續成長,子女就長得好。P51
*「治理我們的並非軍隊與警察,而是觀念。」(Mona Caird)p85
*「依個別興趣施教」是尊重自我的教育主旨…p126
*人心能想像如何打擊自尊,也能想像如何保樣自尊p127
*許多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就做自己內在孩童的父母p134
*寫作就是尋覓你的信念。──David Hare p136
*學校中的「副科」-音樂、美術、舞蹈、體育-如果減少,常常伴之以學生自尊降低,原因可能是人類有必要動用所有的器官。成人更是一再窄化自我表現的方式。P145
*自尊與成就不再靠競爭,而靠學習的快樂與挑戰自我;欣賞別人,被別人欣賞,和他人合作-過程和結果皆帶來喜悅。P158
*被觸摸、擁抱是自我發掘最早的原動力,也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需求。我們知道被剝奪日常觸摸的小孩無法健全成長,儘管她們在營養和其他基本需求上都得到滿足。P171
*探索環境與拓展體能的自由,關係著智能的發展。P174
*黑人女作家Alice Wallker說:「對頭髮的壓迫會阻礙腦部發展。」p196
*對擁有負面的自我形象及自尊很低的人,整容手術將只是另一場羞辱與欺罔。P214
*年老並不使我們變得更好或更壞,我們只是變得更像自己。──Mary Lemberton Becker
*社會學家Dorothy Dinnerstein說過:「在一個家庭中成長的經驗教導我們兩件重要的事:如何與志趣與我們相左的人相處並愛她們;以及如何預期不同的生命階段。」p218
【推薦書中的兩個故事】
──大象的智慧
在南印度一個村莊裡,每個清晨,幾頭大象和馭象者會從門前路過。那戶人家的小男孩常常拿大蕉餵大象,有一天,小男孩卻沒有拿大蕉餵其中一隻大象,卻拿一跟尖銳的針在象鼻上刺了一下。那隻大象發出一聲尖長的叫聲,但隨即若無其事的走了。傍晚路過時,大象在路上儲存了一鼻子的水,經過小男孩身旁時,澆了小男孩一身,然後,鎮靜地、緩緩地繼續往前走。
大象既未傷害小男孩,也沒有犧牲牠的尊嚴;大象讓小男孩知道什麼是公平,這個教訓將令他終身難忘。P299
──你是動物還是人(與大猩猩蔻蔻的對話)
有位靈長類學家斐特森博士教導母大猩猩蔻蔻能以五百個手勢語言作答。以下是斐特森博士所記載她們之間的對話:「我問蔻蔻『你是動物還是人』蔻蔻立即回答『好的動物大猩猩。』」 自尊是出於自然的…p300
【我的想法】
這本書大約在八、九年前買的,也讀過一次;退休後再讀一次,有了更深刻的體驗。最近再將書中劃記的句子故事,整理歸檔。
書中的三句話-書籍的最佳效益就是刺激讀者去自動自發;父母持續成長,子女就長得好;治理我們的並非軍隊與警察,而是觀念。無論是在親、師讀書會,或是親職講座,或是對工作同仁的報告,幾乎都會引用介紹並加以闡述句中的意涵,也深深影響自己,內化成為自己的行動準則與座右銘。
在此也鄭重推薦給各位格友,也歡迎相互切搓、分享。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