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農園紀錄 (8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Jun 02 Mon 2008 06:27
  • 胡瓜

  此胡瓜,不是電視台名主持人胡瓜,而是道道地地的可以吃的胡瓜(ㄅㄨˊㄚ)。


  退出職場後,從開始回鄉下農田玩泥巴、玩草到今天,已整整一年了。


  起初,一心一意只想種花蒔草,並沒打算種「菜」,因為,種菜不簡單,要天天澆水,要不斷施肥等,尤其是葉菜類。所以,只種些庭園景觀樹木與果樹,比較簡單照顧。


  今年農曆春節過後,經不起鄰居的慫恿與建議,應景的在農田重了一些瓜類,有冬瓜、南瓜與胡瓜。


  瓜苗剛種不久,正好碰上幾乎整個星期連續下雨與低溫,大部分的瓜苗被凍死了。原先想凍死就算了,後來想想輸人不輸陣,再買幼苗補種。


  結果,順利成長的有南瓜四棵、冬瓜十棵與胡瓜五棵,其中以胡瓜長得最茂盛,冬瓜次之,南瓜最差。分析原因,原來是栽種的時候稍嫌晚一些,尤其是南瓜,應該在農曆年前就得栽種,這樣比較容易開花結果。


  幾天前,突然發現胡瓜藤下躲藏著兩顆已接近成熟的胡瓜,心中雀躍不已,有種莫名的興奮。


  此刻,真正的體驗:「要怎麼收穫,就要先怎麼栽」的意涵了。


  至今,胡瓜已採收四棵,回家烹煮,吃起來甜嫩可口,特別有味道。


  至今,已分別贈送左右鄰居各一棵。


  等幾天後,繼續採收時再送給對面的鄰居分享;也藉此機會,敦親睦鄰。



                                    01鄉下農田種的花胡瓜



                                       02鄉下農田種的花胡瓜



                                           03鄉下農田種的花胡瓜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睡夢中被電話鈴聲驚醒,是住在鄉下的兄長打來的說,今天早上要整地翻土。


  拖曳機在整地翻土時,一定會有很多白鷺鷥前來覓食,我想練習捕捉成群鳥兒覓食飛舞的鏡頭。


  今天080523更是難得的大晴天,天空很藍,也有很不一樣的積雲,機不可失。


  白鷺鷥的警覺性很靈敏,當你太接近時,立刻飛走;當你遠離時,牠們又飛回拖曳機旁找蟲兒吃。拖曳機來回不停的翻土,白鷺鷥或飛行,或跳躍,或走動,琢磨不定,不容易取得最佳鏡頭。


  挑了幾張,請大家欣賞、指正。


 


                                       001休耕土地上長滿鬼針草



                                    002白鷺鷥緊跟著拖曳機找蟲兒吃



                             003今天我家農田的天空很精彩也很熱鬧



                           004今天我家農田的天空很精彩也很熱鬧



                            005今天我家農田的天空很精彩也很熱鬧



                          006今天我家農田的天空很精彩也很熱鬧



                          007今天我家農田的天空很精彩也很熱鬧



     008今天我家農田的天空很精彩也很熱鬧



      009今天我家農田的天空很精彩也很熱鬧



                                  010白鷺鷥勇敢的在刀下討生活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下午正在修剪靠鄉道馬路旁的金露花圍籬,中途休息時正好看見鄰居張老先生在「施肥」,趕緊拿了相機,因為張老先生樂意當我的「模特兒」。


  從春耕犁田翻土,緊接著插秧,將近兩個月來,秧苗也快速成長。當然,要馬兒會跑,一定要讓馬兒吃草,聽張老先生說,這一回已經是第三次施肥了。不但如此,針對局部長得跟不上的區塊,要額外追加肥料。


  記得許多年前,父親還健在,農田的工作犁田、插秧、鋤草、割稻等,都嘗試過,唯有施肥這一項活兒,爸爸一直不放心讓我們嘗試。


  施肥看似簡單,其實是要有相當的經驗才能把肥料撒得很均勻。每次一行大約要撒8-10棵水稻寬的範圍,每回抓一把肥料撒4-5科的範圍,依序前進。


  今天機會難得,看見張老先生已經七十多歲了,在綠油油的稻田中央「施肥」,趕緊把手邊的工作暫停,紀錄春耕施肥的鏡頭。


  一面拍,心中自然的想到唐李紳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也想起小時候吃飯時,長輩一再叮嚀我們要把碗中的飯粒吃得乾乾淨淨。


  這些記憶不但那麼的深刻,也帶著許多思念懷舊的情愫。



               01快速成長綠油油的水稻



                 02大家仔細瞧我要施肥了



                         03先抓一把肥料



                        04均勻的撒出去



                             05謝謝指教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5 Fri 2008 06:26
  • 榖雨

  昨晚封面報到又開始下雨了。


  昨天4/20正是一年24節氣中的「穀雨」,根據農民曆註解,斗指癸為鼓雨,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下降,百穀滋長之意。


  這個時候農夫剛完成春耕,田裡的秧苗正快速的成長,需要大量的雨水滋潤,適時且足夠的雨水才能使穀物成長茁壯。


  鄉下第一期水田稻作的秧苗,在最近 一兩 週氣溫回升、雨水充足,已快速成長,整片鮮嫩的綠色,看起來舒服極了。


  過年前在農田種的一些花樹果苗,經過前些日子的低溫寒害,葉子幾乎掉光了。最近因為正是植物生長的好時候,已紛紛冒出嫩芽,展現大自然的生命力。


  從明天080422開始,天氣逐漸放晴了,抓住植物生長的關鍵期,首要之務就是「施肥」。


  凡事,必須扣準時機,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有足夠的養分,加上豐沛的雨水,相信,農田裡種的花樹果苗,也一定會長得很好。



                                             01快速成長中的水稻



                  02快速成長中的水稻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雷乍響,大地回春。


  早上080318不到七點就出門上班--回鄉下割草。起初天空烏雲密佈還沒下雨,半路上就下起大雷雨了;心想既然出門了,說不定到了農田時雨就停了;另一方面隔壁張老先生的水田今天要插秧,希望能拍一拍插秧的鏡頭,所以繼續開往鄉下,沒有打道回府。


  果然,回到鄉下時雨變小了,張老先生僱請的插秧機已在田中插秧了。


  趕緊穿上雨靴,趕緊拿了相機獵取鏡頭。不到十分鐘,又開始下起大雨了,還好拍了一些;不過,還是要感謝老天的賜與,給我十分鐘拍插秧的鏡頭;希望隨著秧苗的成長,看見一片金黃稻穗、收割,希望能拍到一系列水稻耕作、成長的紀錄!


  說到插秧,在我腦海中記憶特別深刻。年輕時是赤腳徒手,把一片片秧苗,一叢一叢的彎著腰插入土中,一天下來,起來時要把腰伸直得花一些時間呢!暑假時,不但自己家的五六分地要插秧,也要加入鄰居的「換工」行列。雖然是很辛苦,但可賺取「工資」,多少貼補一些家用。


  至今,插秧已是完全機械化了,就好像是在水田開車兜風。


  今天拍插秧的情形,在我腦海中的動機是什麼?與其說是興趣,不如說更多的成分是喜歡親近土地,熱愛大自然的純真與樸實。



                                01-大型插秧機工作情形



                                            02-大型插秧機工作情形



                                   03-大型插秧機工作情形



                                      04-大型插秧機工作情形



                                    05-一片一片的秧苗等待插秧



                                         06-張老先生協助添加秧苗



                                       07-大型插秧機一次可插八棵



                                  08-水田也是一幅很美的圖畫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午080312繼續回鄉下除草,慣例約十點左右,清洗工具收工準備回家了。


  诶!隔壁的張老先生正在「打田」,是用耕耘機把水田的土絞碎、趕平,準備插秧了。


  這種場景機會難得,正好隨身有帶相機,也跟張老先生打個招呼,請他當模特兒,他也微笑表示:非常願意。


  之前聽張老先生說,這幾年都是種地瓜、冬瓜與南瓜,或是休耕;為了改變土質,今年一期準備種水稻。


  張老先生大概有七十多歲了,早期在街上賣豬肉,退休後回鄉下種田。


  張老先生生說,他有七八分地,幾年前買了一台中古的「耕耘機」,自己親自駕駛鐵牛翻土整地。


  目前鄉下農田翻土整地幾乎都是用大型的「拖曳機」,使用耕耘機犁田應該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


  年輕時鄉下犁田已開始使用耕耘機了。家裡種了五六分地,每年兩期稻作都是跟著父親一起開鐵牛犁田。記得有一年才年初三,天氣大約是十度左右,父親說閒閒没事做,我捫去打田吧。也許是耕耘機太舊了,光是啟動大概花了兩個多鐘頭才搞定。當隨著耕耘機進入田中時,第一脚踩進水田時,一股寒氣沁入心頭,


至今記憶猶新。


  一面拍著,一面回憶二三十年前自己駕駛鐵牛的滋味;就像張老先生一樣,鐵牛緩緩前進,一歩一腳印的前進。


  有這種經驗不也是一種福氣嗎?



                                               春耕--犁田整地01



                                                     春耕--犁田整地02



                                             春耕--犁田整地03



                                                春耕--犁田整地04



                                                 春耕--犁田整地05



                                                春耕--犁田整地06



                                                      春耕--犁田整地07



                        春--犁田整地08



                                              春耕--犁田整地09



                                         又大又飽滿的高麗菜



                                正格的蔥花



                                                         開陽白菜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舊曆年前後,一波又一波的冷氣團光臨台灣,又濕又冷的天氣持續二十幾天,最冷降到七、八度。


  新聞報導,連續的低溫對農漁業影響不小,尤其看到澎湖海邊老百姓撿拾凍傷、凍死魚群的畫面,喔,這就是反聖嬰現象寒害的傑作


  最近也趁老天放晴,趕緊抽空回鄉下農田除草、施肥。


  一面工作一面觀察之前所種的花樹果苗,原先長得枝葉茂盛位在迎風面的,很明顯的被吹得葉子掉個精光,枝條的尾端也乾枯了。連最具自然野性、最容易存活的「金露花」綠篱,有一小段幾乎要枯死了。


  隔壁的張老先生說,沒有整株枯死,春天來了,天氣轉晴了,牠們會重新發芽、生長,不用擔心。


  没錯,一面鬆土施肥,仔細瞧一瞧,在枯萎枝條的底部,隱約可見發芽的跡象,放心許多!


  没錯,無一時而不學、無一事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處處皆學問!經過這一次寒害的經驗學到,怎樣的環境?適合種植哪些花苗果樹?是需要做功課、下功夫的。不能僅憑自己一時的喜好,隨性亂種,才不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天趁著天氣放晴,趕緊割除農田的雜草,否則眼見農田雜草叢生,心中感覺總是怪怪的。


  今天天氣相當不錯,一早太陽就露臉了,繼續回鄉下割除田裡的雜草。接近中午大功告成。仔細看看這幾天工作的成果,心中非常愉快。


  正好在路邊工作的時候,隔壁的張老先生把摩托車停下來,氣急敗壞的向我告狀説,你的堂弟真不夠意思,我早上把水閘門打開,沒一下子他就把它關掉


  我把工作停下來,認真的聽他說,也微笑的說誤會啦,可能他不知道你要用水吧。


  因為水閘門離我們農田約七八百公尺,堂弟的農田緊鄰水閘門,現在大夥忙著開始第一期稻作的「耕作」,犁田翻土、育苗插秧需要大量的水,因為都是名副其實的「水田」呀!


  目前大部分的農田是辦理休耕,耕作的田地不多,桃園大圳的水十分充沛,不虞匱乏。


  說到灌溉用水,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小時候代表我家參加夜間看管水閘門的事情。怎麼說呢?在三四十年前純農業時代,所有農田都充分利用,耕作稍微偷懶,一定被左鄰右舍當作是「不肖子」,「休耕」在那個時候簡直是天方夜譚呀!


  為什麼夜間要看管水閘門?


  那時,尤其是七八月也是放暑假的時候,正是一期稻作剛收割完畢,接著二期稻作整地翻土插秧,只有短短兩三個星期的時間,是灌溉用水最高峰的時候。


  那時桃園大圳所屬灌溉區域是以「埤塘」為單位,分區輪流分配把水先引進埤塘儲備。所以,輪到我們農田所屬埤塘進水時,家家戶戶要派代表負責在主幹道各個水閘門看管,以防進水期間被沿線的農友打開水閘門「偷放水」。


  記得各家代表在出發前往各水閘門執勤時,負責召集的長輩會先集合來個勤前教育,下「教戰守則」,詳細說明有哪些盜水的「奧歩」,以及因應的對策。每次進水,大約是48小時或72小時,各據點採三班輪流制。


  那時,我最喜歡輪派看管夜間的時段,因為好像露營似的,也有點心吃呢!說真的,前一二個小時很認真查察,後五六個小時好像都在睡醒之間打混?心裡也會擔心,一不小心在睡夢中掉落大圳的問題。


  開閘門或關閘門各依所需。


  我需,我不需;他需,他不需。我與他之間看似簡單,有時卻理還亂?


  又是真實人世間的寫照?



                                       割草前後01



                                                割草前後02



                                     割草前後03



                             春來發新芽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午080110回鄉下農田,把所有種的花樹澆澆水,舀水、提水、運水、澆水,大約花了兩個多鐘頭。


  這一回距離水溝較遠處運水時用兩個大桶裝水,加上準備了橡皮帶固定著,運送起來既省時又方便。一面澆水一面想著,澆完水要把盛開的杜鵑玫瑰與水溝邊的扶桑花(朱槿)好好給她們來個特寫鏡頭。可以練習拍照,也可以自我欣賞,更可分享給各位格友。


  在腦海中記著好像是小學時音樂課本教唱的「杜鵑花」,但仍能哼 一兩 句: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可不是嗎,杜鵑花應該在三月開花呀,現在才一月初呀,上個月剛種的杜鵑已盛開了。也許是受到暖冬的影響吧,這幾天陽光普照白天溫度上升到二十多度。


  玫瑰花也陸續含苞待放;水溝邊的朱槿(扶桑花)正盛開。


  今天拍朱槿以特寫她的花蕊為主,請參觀以下的照片,謝謝欣賞!


PS杜鵑花  作詞:蕪軍 作曲:黃友棣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畔 多美麗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一樣 像村家的小姑娘
去年村家的小姑娘 走到山坡上
和情郎唱支山歌 摘枝杜鵑花插在頭髮上


今年 村家小姑娘 走向小溪畔
杜鵑花謝了又開啊 記起了戰場上的情郎
摘下一枝鮮紅的杜鵑 遙向著烽火的天邊
哥哥你打勝仗回來 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
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畔 多美麗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 像村家的小姑娘
啊! 啊!(網路搜尋下載)


 




                                盛開的杜鵑



                                   杜鵑特寫



                           含苞待放的杜鵑



                   含苞待放的玫瑰之一



                        含苞待放的玫瑰之二



                      含苞待放的玫瑰之三



                          扶桑花蕊特寫之一


 



                                           扶桑花蕊特寫之二



                        扶桑花蕊特寫之三



                  旁邊的野花也爭相鬥豔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11/08)開始回鄉下農田種「仙丹花」。


  計畫著在農田緊鄰馬路的西側繼續種一行「仙丹花」當內層的樹籬,中間一層是種「竹柏」,外圍是種「金露花」。這一側約80公尺,以樹籬當圍牆,中間層較高,內外較矮,這樣的綠籬不至於太封閉,讓視線能穿透。


  訂購仙丹花時,計畫著依原來竹柏1公尺種一顆,仙丹花準備種三棵,全長80公尺所以買了240棵。


  為了輕鬆的工作,早上準備種三分之ㄧ80棵。到了農田,從北端開始種,依原來竹柏的距離,心想1公尺種3棵,當下就以面對竹柏各種一顆,兩棵竹柏中間又種一棵,這樣就是1公尺種3


  依序的,一棵一棵的種,隨著棵數的增加,眼看又是一排樹牆,心中享受著「工作的成就感」。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心流」現象,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最優經驗」。


  差不多花了兩個鐘頭,80棵仙丹花種好了。咦?1公尺種3棵,80棵應該只是全長的三分之ㄧ呀,怎麼已經種了一半了?再把未種的數一遍,對呀剩下40棵竹柏的距離,1公尺種3棵,需要再種120棵,加上剛種下去80棵共200棵,怎麼多出來40棵?想了又想,百思不解?


  想著,數著,天空又下雨了,回家吧。一面開車一面又想,對呀,1公尺種3棵,怎麼會多出來呢?


  回到家繼續想著這件事?還是一團疑惑?不想了,也蠻累的,先睡個午覺吧!


  躺在床上還是想著這件事。進一步,在腦海中繪出「mind mapping」的算數「植樹」題目;1公尺種3棵,每棵間距是33.3公分。


  哇!上午的種法不是1公尺種3棵,兩棵竹柏中間種一棵,每棵間距是50公分,是1公尺種2棵而已,少種1棵了,就錯在這了,這個關鍵暫時沒轉過來


 沒關係,1公尺3棵,改成1公尺2棵,以後用修剪的方式調整,反正寬一點窄一點不差啦!


  至於多了80棵,心想可以種在南北兩側,正好與竹柏一樣成一個ㄇ字型,也是一種型,不是嗎?誤打誤撞也可以啦!


  之前本來想請景觀設計師整體規劃設計,後來決定依照自己心中的想法做做看,一方面是不想一下投入太多的資金,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一方面有種想法,由自己親自設想,採「邊做邊想」,很輕鬆、自在的,擺脫許多框架,打造屬於自己心目中的「田園農舍」的夢想。


  進行至今天,不到半年的時間,還蠻滿意的,哈哈!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田四周種了樹苗與果樹,接下來必須做好排水處理,這樣才不會下雨後田裡積水把果樹與樹苗「淹死」(積水不退樹根會腐爛)。


  原先想自己用鋤頭一鋤一鋤的完成,連續作了兩個下午,進度有限且十分費力,覺得這樣不是辦法決定僱請「怪手」,花些工資節省體力,免得過度疲勞傷害身體。


  約好今天(10/30)上午動工。大約八點開始開挖,四週全長約240公尺,到了十一點多就完成了。


  怪手的鐵爪挖一鏟,徒手用鋤頭挖可能要花好幾個小時。


  早期種田都是靠人工,犁田用牛拖犁,農夫赤腳扶著犁的把手,一行一行的翻土整地;插秧用雙手把秧苗一小撮一小撮的往土裡插;割稻用腳踩轉動齒輪,雙手拾起稻穗往轉動的齒輪拍打使穀粒脫落;鋤草用雙膝跪在田裡,用雙手除去雜草。舉凡所有田裡的農事,都是靠人工徒手完成,好辛苦!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我的記憶中,逐漸的犁田改用鐵牛了,就是耕耘機,到目前都是使用大型的拖曳機;割稻從使用引擎轉動,到收割機,從收割到烘乾一次完成;插秧也使用插秧機等。機械化取代了所有的人工,既快速又方便!


  至目前為止,外圍種植部分告一段落。接下來必須持續整理一畦一畦的花圃與排水溝道;必須不斷的施肥、澆灌等,有更多瑣碎的工作等著完成。這就要考驗自己的耐心與持續力了!更不要忘記,該雇請專業處理的就讓專業來做,不能逞強,要輕鬆做


  正所謂: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是呀!


    


農田座向示意圖(四周靠東邊與北邊種了40棵果樹與12棵櫻花;西邊以金露花圍籬與竹柏為主,南北也種了竹柏當樹牆)


    


                                                        挖土機施工中


                               


機械化的力量(一個上午,一部卡車,一輛怪手,加上一個人工,收費4000元蠻合理的)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鄉下田地種了一批果樹,希望以「有機」的方式施肥照顧,所以上網參考相關的資訊,興起自製廚餘堆肥的念頭!


  昨天傍晚準備倒垃圾時,和鄰居呂主任聊到有機肥料與製作廚餘堆肥的事情,才知道鄉下田地附近有一家堆肥工廠,那邊可能有賣自製廚餘堆肥的設備。


  今天(10/25)一早到觀音新坡水來青舍(是一家蠻有特色的人文素食餐廳)入口的荷花池拍「殘荷」,結束後直奔靠海邊的「常豐」堆肥工廠。果然沒錯,是一家經營二三十年的有機堆肥工廠。詢問後,製作廚餘堆肥的專用桶子與工具要在離新屋街上不遠的「長祥教育農園」才有展售。


  我是在地人,交通路線很熟,所以很快又找到長祥教育農園了。園裡服務的小姐非常親切的介紹廚餘處理的過程與工具的使用方法,加上之前也參考一些相關資訊,很快的清楚明白廚餘處理的整個流程!


  長祥教育農園是全國第一家廚餘處理與利用的示範園區,園主黃德桂先生自有機農業白手起家,在三十年研發過程中,應用廚餘處理後的營養液種植蔬菜而體悟出自然的智慧。


  以後花苗果樹施肥在地就可採買,既經濟又實惠;也可自製廚餘肥料,收集的液肥也可當肥料澆灌,既有機又環保。為構建心中理想的田園農舍,增添一股活力與意義!


  以下提供廚餘處理流程說明,請各位格友多加參考!



                                廚餘處理流程()



                             廚餘處理流程()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鄉下的農田停工兩個半月,今天(10/04)下午種了十二棵果樹,計有櫻桃1棵、無子檸檬1棵、文旦柚2棵、雞蛋柳丁1顆、大韌蒂龍眼2棵、珍珠拔子3棵、 無仔拔子1棵、紅肉拔子1棵。


  好興奮喔!兄長繼續把農田辦休耕,依規定一定要翻土整地。本週一已雇請大型拖曳機整理過了,原來經過兩個半月的時間,田裡的雜草長得蠻長的。整理過後,如同剛理完頭髮,耳目ㄧ新,感覺非常舒服。


  上午先到附近的園藝店看看,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要什麼有什麼,真方便!


  接近十一點左右,天空下起大雨,可能是受到柯羅莎颱風外圍的影響。如果下午放晴了,就可以回鄉下種這些果樹!


  午覺醒來,還好沒下雨陰陰的。正好太太送資料到住家附近的學校提早下班,一起回鄉下!


  我種果樹,太太在農田旁的馬路散步。


  十二棵果樹約花一個半鐘頭就種好了。這幾天正好颱風要來,一定會下雨,省了許多澆水的時間。也還好,今天種果樹的區塊緊鄰灌溉溝渠,澆水不成問題!


  太太建議與兄長鄰界處可以整排種果樹,好ㄚ!可知道這一邊長約80公尺,距離2-3公尺種一棵,可以種二三十顆,這得規劃一下種些什麼?


  客家俗話說:聰明的人出嘴巴,傻人出力(精人出嘴,呆人出力-客家話)。意思如同太太說這一排可以種果樹,說是很簡單,但是真正要種的話,種什麼?種好了要澆水、要施肥、要鋤草,那就有得忙的了。



PS:至今(10/18)又種了150棵竹柏、6棵山櫻、6棵富士櫻、6棵桃樹、4棵甜柿、3棵金桔!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田裡的雜草長長了,從今天開始(07/07/07)必須趕工修剪。


  割草機的引擎發動了,一行一行的割著草。没一會兒功夫,割完草的地方,陸陸續續飛來鷺鷥與巴哥,在草地覓食!


  數一數,有鷺鷥五、六隻,巴哥十幾隻。


  一面割草,一面思索,鷺鷥與巴哥怎麼知道我在割草?怎麼知道這兒有蟲吃?


  也許是草的味道隨風傳出去,也許是草叢中的小蟲逃竄跳動的聲息、味道傳出去,也許是引擎的聲響傳出去。我想,是前兩者的訊息吧!


  又過了一會兒,只剩一隻鷺鷥與兩隻八哥繼續在田裡覓食,也許熟了,牠們理解我不會傷害牠們,跟我的距離也就越來接近。


  一群鷺鷥與巴哥也有不同的個性,有的勤快,有的偷懶貪玩;有的有自己的思考與判斷,有的盲從。


我們人呢?


我,更相信,性格決定命運!


一枝草一點露,雜草的生命力更讓我佩服!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070621)正在田裡割草,有位大嬸,打著赤腳,走到旁邊看我割草。我立刻把割草機缷下來,引擎熄火,跟大嬸打招呼。


  「大嬸好!很面熟,我記不得怎麼稱呼您了?」


  「我是○○姐,您是眼鏡的屘子?當校長的。」(眼鏡是我爸爸的綽號)


  「是丫,我是弟弟,村長是我的哥哥。」(哥哥當了三任村長)


  這位大嬸比我媽媽小三歲,今年七十九歲了。看起來,臉色紅潤,身體硬朗,笑容可掬,非常慈祥!


  一會兒,有位大哥走過來,這位大嬸說,這是我的大兒子,也退休了。


  大嬸的大兒子比我大四歲,今年六十一歲了。看起來,有氣沒力的,行動有點遲鈍,比她的媽媽還老氣。


  人生最大的福氣就是擁有健康的身體,希望二十年後,能跟這位大嬸一樣:行動穩健,精神良好,身心愉悅!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上(070618)到農機專賣店,買了一部割草機。


  農地翻土後,經過個把月,雜草逐漸長高了,大約有二三十公分了,正是修剪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不處理,過一陣子,雜草長得更高,枝葉更強壯,開花結果了,種子掉在土裡,會加倍困難修剪與拔除。


  對割草機的認識與了解,只有在學校服務的時候,看過工友背著割草機或手推割草機修剪草坪或庭園雜草,偶爾體驗一下。


  今天,決定先買一部「背背式」的割草機,過一陣子,農地整得更平了,再添購「手推式」的割草機。


  爲了想進一部了解割草機的品牌與種類,除了上網查詢之外,特地到靑松農場向黃場長請教。黃場長把背背式與手推式的割草機搬出來,哪種品牌的性能如何?中壢哪邊有專賣店?價錢多少?一一詳細介紹,讓我對割草機的概念更清楚了。


  今天購買的是HOND四行程,背背式的割草機!準備下午回鄉下農地試車。


  到了農地,添足油箱,把轉盤的塑膠割繩裝妥,啟動引擎,拿起背帶,背起來。體驗一下油門開關的大小,轉速多快才能把雜草割斷,很快的就上手了。


  賣農機的老闆特別叮嚀,第一次使用割草機,工作時間要控制,否則雙手很容易過度疲勞肌腱受傷。



(修剪田裡的雜草)


 


  遵照老闆的提示,做做停停,不逞強,不蠻幹,反正工作進度掌握在自己。 一兩 個小時,整理了一大片,看著整過的農地,心中享受著工作的成就感。


凡事豫則立,有了充分的準備,試車順利、成功!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5/20日開始回鄉下整理農地,至今(07/06/14)快一個月了。每週大約工作3-4個下午天,以拔除田邊周圍雜草及翻土為主。


  計畫從緊鄰馬路水溝邊開始種植綠籬,逐漸擴及四周,綠籬準備種「金露花」。


  今天、昨天、前天連續三天,共種了500棵金露花,34棵天使花及2棵七層塔。



 


 




  原來雜草叢生的樣子,到目前初具雛形,整齊成行的金露花綠籬,這份成就感是非常踏實的。


  邊做邊想,希望三、五年後,耕耘成為一座美麗的農舍花園!屆時,再邀親朋好友來喝下午茶吧!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07/06/07)的雨下個不停,不能下田工作。靈機一動,何不試試看,說不定會有白鷺鷥在田中覓食?可以練習拍「鳥」?


  回到鄉下,果然有十幾隻白鷺鷥在田裡辛苦的「工作」。



  當車子駛入田邊道路時,唯恐驚嚇了眾鳥兄弟,把速度慢下來。當車子靠近時,牠們警覺情況有異,抬起頭瞧一瞧,迅速往裡頭移動,和車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此時,窗外仍下著不小的雨。我沒下車,車窗也不敢打開,擔心把牠們嚇跑了。既然來了,裝好鏡頭,隔著窗戶,加減拍一拍吧!雖然使用400mm的望遠鏡頭,距離太遠了,又隔著玻璃窗,效果很差,拍了幾張就作罷了!


  今天真正體驗到了,自然生態攝影不容易呀!對白鷺鷥習性,生活覓食路徑的認識;攝影點的偽裝布置,鏡頭的選擇,等待時機等因素,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次、兩次,甚至花幾年功夫,才能得一張好作品。


  更感動的是,白鷺鷥冒著大雨討生活的精神!


  今天上了一堂有意義的「課」!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生長在農村,是道地的農家子弟。


  感謝父母,在那麼困頓、貧乏的日子,咬緊牙根供給我求學,繼續讀書的機會!初中畢業,不想再升學,父母說:不行,再苦也得繼續唸下去,將來才有出頭天的機會!


  爲了貼補家用,為了減輕父母的擔子;記得從唸初中開始,每逢假日或是寒暑假的時候,都得下田幫忙;不論是割稻、插秧及除草,樣樣都做過!


  尤其是除草,不像後來用除草劑,是用雙膝跪在田裡,用徒手把田裡的雜草拔起來,插到泥土裡,再把土抹平,就這樣跪在泥土裡,爬一整天!水田裡有一種泥蜂,不小心被釘到,會倏地跳起來,猛拍猛拍!痛得哇哇叫!這種情景至今憶起,心悸猶存!


  暑假農忙時,家中的幾分地,無論是割稻、整地、插秧與除草,為了省工錢,都是爸媽和兩兄弟共同完成的。自己的田地忙完了,還得幫隔壁大戶人家下田,賺取工資。那時割稻、插秧或除草一天一工的工資是五十元,一石穀子一百台斤是二百元左右。記得,1973(民62)師專畢業,小學老師的薪水一個月是二千二百元!


  後來到外地工作,就比較沒有忙田裡的工作了。頂多寒暑假,農忙時回老家幫忙,算是玩票性的。兩位老人家相繼走後,十多多年來幾乎沒有接觸田裡的工作了。父母留下的祖產幾分地,委託兄長代管,或種稻,或辦理休耕,甚至於任其荒廢!


  多年來,心中有一個念頭,將來退休了,年紀大了,回老家蓋個簡單的「農舍」,過著種花蒔草的日子!


  這一天終於到了,說著說著,真的開始重做農夫!


  昨天上午冒著小雨下田拔草、鬆土,濕黏黏的工作不是很方便,興致卻是很高很濃,直到雨勢不小了,才收工回家。


  今早(5/21)起來,仍下著小雨,等好天氣再下田吧!也經過昨天的操勞,腰酸背痛,索性睡個回鍋覺。(退休就這麼easy!哈哈!


  一覺醒來,接近十一點了。往外一瞧,哇!豔陽高照,又是下田工作的好天氣!


  好天氣!泥土乾乾鬆鬆的,揮動著五爪鐵扒,鬆土更有效率,不時從泥土中散發出一種莫名的味道,工作更起勁,心中也流露莫名的喜悅!


  偶而有路人經過,臉孔好熟悉,自然微笑打著招呼!喔!你是那個「教書的」,那年你在活動中心教夜間部,我差一些當你的學生,被你教到,只是我先生不肯!喔!這位大審是父執輩,住在老家田地旁的鄰居!


  那是1975(民64),白天在老家附近國小教書。很偶然的機會,教育局辦裡失學民眾補習教育,但是缺乏經費,聽說是義務的。一時找不到適當人選,因為就在我家附近,學校推荐我,我也不加考慮,就接下這個擔子!教了一學期,經費也有著落,我也額外領了一筆鐘點費,不但如此,教育局還給我記兩個嘉獎,在那時是很難得的。第二個學期,這種「好差事」,就輪不到我這個「菜鳥」了。


  看見這位大嬸,不自覺的想念父母!如果他們健在,也有八十二了!讓我印像最深刻!永遠記在心裡頭的一句話,是媽媽常掛在嘴邊的:只要我們一家人「頭硬硬」!意思是說,健健康康的,就不用愁了。


  泥土的芬芳──鄉親、土更親!不是落葉歸根!是一個夢想──回歸田園生活,站在泥土上!做著最扎實的「工作」!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又到永安漁港逛逛,天候不佳,沒有騎單車,在港邊轉了一大圈,就打道回府了!途中順路到老家的田地看看!



  兄長為了辦理休耕,剛翻過土,原來雜草叢生的醜樣,煥然一新,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感覺真好!謝謝爸爸媽媽留給我們的田地!


  退休後準備從明年開始,好好把田地歸畫種一些樹木花草。今天看了之後,心中想著何不現在就開始!太太也雙手贊成!


 


  其實,在我腦海中早已構思種那些樹木了,所以當下就決定先從四周種植圍籬開始!也決定從明天開始動工了!


 


  下午準備工作的道具。家中已有一把鋤頭與剪刀,再添購「禾鐮刀」(如圖最小的)、「砍草刀」與大鏟子。另外特別買了一頂「斗笠」,以及手套、雨靴等裝備。


 


 


  俗話說:「工欲善必先利其器」!不是嗎!


  自從雙親離開後,十幾二十年沒接觸農事了,想著重做農夫,心中既興奮又期待!


  明天風雨無阻!大家拭目以待吧!


 


兩老生活素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