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不論教嬰.幼兒什麼,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孩子的興趣,有興趣才能事半功倍。而喚起嬰.幼兒的興趣,最佳策略就是用遊戲的方式教育。
卡爾.威特小時候的教育,是採用遊戲方式進行的。當他滿六個月時,他的父親在房間四處大約一公尺高的地方,貼上厚厚的白紙,白紙上貼著用紅紙剪下的文字和數字。在白紙的另一塊地方,有秩序的貼上簡單的字,這些字都是名詞,例如貓、狗、老鼠、豬、兔子、帽子、沙發、桌子、椅子、電話等。
在另一處並列貼上從一到十的十行數字,在另一角落畫上樂譜圖。因為嬰兒的聽覺比視覺發展快,卡爾.威特的爸爸對兒子從聽覺入手教ABC,當他指出ABC字母時,媽媽就像唱歌似地唱給兒子聽。當時卡爾只有六個月大,感覺像耳邊風似的,但是他的父母仍然讓他聽,讓他看。他對字母有了深刻印象,這使他後來學習識字時非常輕鬆愉快。
卡爾.威特的爸爸買了許多兒童書和畫冊,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講給他聽,並用鼓勵的話激發他,像「如果你能識字,這些書的內容你都能明白。」有時不講給他聽,對他說「這故事很精彩,爸爸沒時間說給你聽。」這樣反而激發卡爾.威特想學的意願。
卡爾.威特的爸爸用「拼音遊戲」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兒子拼字。把字母貼在牆上;用畫冊讓他看貓的畫,同時教貓這個字的拼法,然後指著牆壁上的字,反覆發貓的音給他聽。接著從文字盒中選出組成這個字的所有字母,用這些字母拼寫出貓這個字,都是用親子遊戲的方式進行。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會給兒子讚美,也讓他適度和循序漸進反覆溫習之前學的單字。這和現今低年級的注音符號拼音教學相同。
卡爾.威特的爸爸還製作許多小卡片,在上面畫上小動物、房子、樹木等,在畫面下標出名稱。把這些卡片貼在餐廳、廚房、客廳和臥室的牆上,讓兒子可以常常看到,加深印象。常利用這些卡片和兒子編故事、做遊戲,外出散步看到教堂、車子、人等,問兒子怎麼念?怎麼拼?就這樣兒子認識的字越來越多,很快就學會了說和讀,進而學得更多詞彙。這就是所謂的情境教育。
卡爾.威特小時候的學習模式,正是現今的教學原理、原則,值得我們參考,特地摘錄作為自己以及女兒、女婿陪辰欣成長的教育方式。(文章是太太寫的 照片是我拍的)
府城安平林默娘公園的雕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