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81106)早上祖孫及親子起床後都笑容滿面,很滿足昨晚一家五口各有好眠。小寶寶辰欣依我們訂的作息表,白天能吃能睡;昨晚十二點上床後,扭動次數少,也沒哭,睡到早上八點半,相當配合。小夫妻因而精神好,可以全心投入職場上班、上課去。
女兒吃早餐時,我和她聊了一會兒,我說:「遇到困境,危機就是轉機,請教親人或好友之外,看書獲得新的啟示,讓心靈沉澱與昇華,找出新的解決方案,是我自己在職場的適應方式。」不是嗎?關於小寶寶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困擾了一週,我習慣翻書本,找到對應策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編印的兒童健康手冊中的衛教指導篇,看了收穫很多,我和小夫妻分享,讓我們帶小寶寶有明確的方針可以依據,也有十足的進步。
小寶寶夜間的睡眠分成七、八個週期,淺睡與熟睡交替進行;淺睡時會有響動,可能吵醒同床的家人,這時除非寶寶大哭,否則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撫動作,例如餵奶、拍背、抱寶寶等,給寶寶機會學習自行入睡。也可考慮分床睡,減少互相干擾的機會。
兩、三個月大後,夜裡少換尿片,如有響動可先不理睬,除非大哭,不然不要餵奶。此時餵奶不要開大燈,不跟她說話或玩,讓她靜下來,也可以逐漸減少餵奶量,讓她體會白天和晚上的不同,逐漸放棄夜間吃奶的習慣,而一覺到天亮。
寶寶入睡的地方,應該就是夜裡睡覺的地方。若由大人抱著入睡,或在小搖床、沙發、大床等地方先睡著後,再放回小床,也會讓寶寶在淺睡時,感到睡眠環境的不同而醒來。
替寶寶建立一套就寢儀式,有助於順利入睡。在睡前進行一系列、有一定順序、安靜的準備活動,幫助寶寶放鬆心情,例如尿尿→洗澡→換睡衣→刷牙→喝水→講故事→道晚安→關燈。
建議寶寶採取仰睡,不會增加嗆奶的機會。以往西方國家的嬰兒多數是趴睡,美國從1992年推行仰睡運動之後,只有六年的時間,嬰兒猝死症發生率已減少了40﹪,可見仰睡比趴睡較安全。爲了避免頭形睡扁,不要讓寶寶的頭固定偏向哪一側睡,可以將床頭床尾的方向調換一下,因為寶寶比較喜歡看門的方向。同時也不建議側睡,寶寶側睡容易翻身成趴睡。
白天當寶寶醒的時候,讓她趴著玩一段時間,一方面避免後腦勺受壓的時間太長,一方面可以訓練頸部和肩膀肌肉的力量。
聽到老公爲外孫女換尿片時說:「真的是一把屎、一把尿!」要帶大一個寶寶,可真不簡單,愛心耐心的包容是少不了的。(文章是太太寫的 照片是我拍的)
府城安平夕陽(091015)
01
02
03
04
05
06
07